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“武汉•中国光谷”(简称光谷),强调“创新驱动发展”,光谷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。学校地处光谷腹地,坚持面向光谷办学。2012年,以示范(骨干)校建设为抓手,大力培养“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”,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初具成效。2016年,顺应光谷新业态变化,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专业建设,联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构建产教融合平台,专创、课创、科创、赛创结合,打造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升级版。经过四年探索与六年实践,“专数融合、区校联动、四创结合”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路径更加稳畅。
成果以信息化赋能人才培养。一是专数融合,提升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的专业格局。随动光谷产业发展,新增大数据技术等30个专业,并对所有专业全面开展数字化改造与升级。构建以“数字素养+专业知识+专业技能+创新能力”为框架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;校企共研课程资源标准,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超200TB;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3项计划,提高教师教学及数字化应用能力,实现数字化技术与专业建设全过程融合。二是区校联动,形成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的协作网络。携手政校行企470余家理事单位,建成7个专业职教集团、6个特色产业学院、12个示范性实训基地、4家协同创新中心,深化产教科融合,形成“标准构建+路径提供+能力培养+创新引领”的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协作网络,拓展数字化能力培养的实境空间。三是四创结合,催生创新型数字工匠成长的内在动力。“专创+课创+科创+赛创”四创结合,植入光谷创新文化,增强学生大国工匠的责任感、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感、就职光谷的归属感;推行专创融合,在软件技术等专业开展试点,形成“1+9”方阵;实施“双阶十步”法,分阶段实践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双创项目步骤,实现课创融合;科创、赛创融合,推动产学研赛创结合,提升创新能力,提供数字工匠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动能。
近六年,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路径稳定、成效显著,平均就业率96.5%、13726名毕业生在光谷产业一线工作。软件技术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,软件技术教师团队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,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。相关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7项、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。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300余项,获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金奖等市级以上创业赛事奖100余项,位居全国高职前列。